学科简介
河南大学中药学学科,2003年取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获批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河南省抗肿瘤中药药效物质研究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校无机离子交换树脂工程中心;国家病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分中心、河南省药效物质与创新药物研究团队、中药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河南省高校杜仲栽培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高校药效物质基础重点培育实验室。
承担了国家公益专项“杜仲育种群体建立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肺癌发生中的低氧微环境关键调控蛋白研究和具有神经基因毒性藜芦属甾体生物碱的构毒关系及机制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萘酰亚氨多胺缀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胶束释药系统的药效和毒性关系研究;以及新药创制、横向项目等78项。
出版了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药用植物学》、《现代方剂新解》、《动物药》等著作13部,发表学术论文280多篇,其中SCI、EI共24篇,中文核心期刊159篇。
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及发展前景:
(1)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采用指纹图谱、LC-MS等手段研究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发现了杜仲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合成基因,制定了杜仲油、杜仲茶的行业标准,建立了杜仲主要活性成分提取和质量控制体系,阐明了藜芦属甾体生物碱的构毒关系及作用机制。
(2)中药药理与毒理研究,将中医理论与现代药理相结合,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中药有效成分、部位及合理组方及机制,率先建立了肿瘤细胞膜多胺转运体的评价体系和中药抗艾滋病病毒活性成分筛选平台;进行中药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揭示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
(3)中药活性成分研究,采用CO2超临界萃取、膜分离等技术提取中药活性成分,并进行活性单体的结构修饰与新药开发,筛选抑制α-糖苷酶的活性成分,研发降血糖药物。自主研发无机离子交换树脂药物分离技术,解决了中药重金属超标的世界难题。
(4)中药资源与利用研究,重点对杜仲等中药资源进行收集、评价,克隆与活性相关的重要基因,培育出新品种;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杜仲种质资源库,并开展规范化种植研究,建立GAP基地。挖掘喉咙草、香木菌桂、绿豆升麻等多种民间草药。
(5)中药新制剂与药物动力学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开展纳米新型给药系统、聚合物胶束等多种新型药物给药系统的研究;进行中药新药研制,获批银杏酮酯滴丸、板兰根含片、双黄连含片、玉金方胶囊和芪参胶囊等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
学术骨干梯队情况
研究方向名称 | 姓名 | 出生 年月 |
最后学位 或学历 |
专业技术职务 | 目前指导 研究生数 |
在研项目数 | 在研经费 总数(万元) |
备注② | |
博士 | 硕士 | ||||||||
Ⅱ-4-1 (方向名称) |
李钦 | 1965年3月 | 博士 | 教授 | 12 | 5 | 135.00 | ||
从悦 | 1977年6月 | 博士 | 副教授 | 5 | 2 | 32.00 | |||
王先友 | 1973年3月 | 博士 | 副教授 | 4 | 2 | 26.00 | |||
岳淑梅 | 1956年10月 | 本科 | 教授 | 3 | 2 | 58.00 | |||
人员总数小计 | 教授 | 副教授 | 博士 | 硕士 | |||||
2 | 4 | 3 | 3 | ||||||
Ⅱ-4-2 (方向名称) |
许启泰 | 1955年10月 | 本科 | 教授 | 5 | 5 | 315.00 | ||
王新春 | 1964年2月 | 硕士 | 教授 | 1 | 1 | 25.00 | |||
谢松强 | 1972年5月 | 博士 | 副教授 | 7 | 3 | 42.00 | |||
李吉学 | 1973年11月 | 博士 | 副教授 | 3 | 1 | 8.00 | |||
人员总数小计 | 教授 | 副教授 | 博士 | 硕士 | |||||
2 | 3 | 4 | 2 | ||||||
Ⅱ-4-3 (方向名称) |
康文艺 | 1971年1月 | 博士 | 教授 | 12 | 5 | 75.00 | ||
张峰 | 1983年6月 | 博士 | 副教授 | 1 | 1 | 5.00 | |||
赵芬琴 | 1979年8月 | 博士 | 副教授 | 0 | 1 | 5.00 | |||
丁艳霞 | 1975年11月 | 博士 |
副教授 | 2 | 1 | 4.00 | |||
人员总数小计 | 教授 | 副教授 | 博士 | 硕士 | |||||
1 | 3 | 4 | 2 | ||||||
Ⅱ-4-4 (方向名称) |
张保国 | 1955年10月 | 本科 | 教授 | 4 | 5 | 51.00 | ||
袁王俊 | 1972年12月 | 博士 | 副教授 | 2 | 1 | 5.00 | |||
李昌勤 | 1971年11月 | 硕士 | 副教授 | 2 | 2 | 8.00 | |||
郜晓峰 | 1982年5月 | 博士 | 副教授 | 1 | 1 | 5.00 | |||
人员总数小计 | 教授 | 副教授 | 博士 | 硕士 | |||||
1 | 4 | 4 | 2 | ||||||
Ⅱ-4-5 (方向名称) |
杜钢军 | 1971年12月 | 博士 | 教授 | 10 | 6 | 108.00 | ||
宋丽丽 | 1955年4月 | 本科 | 教授 | 4 | 1 | 6.00 | |||
凌春生 | 1957年6月 | 本科 | 副教授 | 4 | 2 | 16.00 | |||
程铁峰 | 1972年6月 | 博士 | 副教授 | 6 | 2 | 45.00 |